算理为毫墨韵长,
思维着意绘华光。
龙湖学子行舟处,
数海扬帆逐远航。
浅冬悄临,寒意渐生,微阳初照,暖意融心。12月11日下午,新北区小学数学姚建法卓越教师成长营暨“多元表征学习”课题组第17次活动以“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学习”为主题,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开展,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。
课堂教学展风采
第一节课,新龙湖小学的朱晓雯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年级下册的《9加几》,本节课朱老师十分注重渗透转化思想,发展学生运算能力。通过圈一圈、说一说、写一写,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到了9+4的计算方法;在同桌讨论交流中学生掌握了“凑十”的思想方法;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巩固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。
第二节课,百草园小学的施佳丽老师呈现了一年级上册的复习课《探秘加减法》。施老师从加减法故事中抽象出简单的加减法模型;通过加减法的对比,感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;最后通过拓展练习感受加减法的本质,即分量的累加过程。生活情境的融入将整节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让教学更生活化、形象化,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能力。
第三节课,新龙湖小学的马丽主任给大家展示了三下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》这一课,马主任首先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过程,利用拆分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,为笔算做好铺垫。接着,借助方块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计数单位从“十”到“百”的累加和转化的过程,沟通“数意义”与“数运算”的内在联系,明晰乘法计算的本质就是在计量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。
学习分享促成长
乘众人之智,则无不任也;用众人之力,则无不胜也。基于三节精彩的课堂,成长营、课题组以及我校的老师们围绕“真实情境问题的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组合”分组进行研讨,相互启发,汲取智慧。三位上课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备课、磨课过程中的思考,并提出了教学中的困惑。陈鹏凯、展业、颜琳老师作为小组代表,结合课堂中的多元表征学习路径图示进行了主题评课。
专家引领明方向
成长营领衔人姚建法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。姚校聚焦真实情境问题的创设与多元表征组合,对三节课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指导。帮助老师们建好数与运算知识结构的“承重墙”,从理论高度为后续研讨奠定基础、指明方向。
最后,周志华校长就《数运算教学一致性的思考》这一主题,给老师们进行点拨引领。周校长结合数与运算的内容,从整数、小数、分数以及加减乘除运算中,逐一阐释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。她指出数学教学要重在求联,从整体上理解“数与代数”领域,实现“学一点、见一片,习一题、悟一类”,整体教学目标,形成立体关联结构,创建具有整体性、一致性、结构化的“类”知识、立足大观念教学,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。
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。我们将以此次所得为笔,绘就数学教学新画卷,且行且思,笃志前行!
撰稿|张逸 拍摄|张宇雯 审核|王红